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近现代史时间线

近现代史时间线

土地问题

耕者有其田否定封建土地剥削共产党对富农的态度
太平天国
✓,未实施
孙中山
辛亥革命(旧三民主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未实施
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付诸实施限制富农
全面战争时期(抗日)
✗,仅削弱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指示》【土改】
✓,在解放区废除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
征收多余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土地改革法》【土改】
✓,在全国废除保存富农经济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富农剥削
中共会议
  •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

    •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

    1.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 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3. 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思想
  • 1923 年,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正式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 1925 年,中共四大,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建立农民同盟军等思想,这表明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 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 八七会议的内容:
      1. 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 确定了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 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 毛泽东在会上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实际上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问题。
      3. 会议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 对八七会议的评价:
      1.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2.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 1929 年 12 月下旬,古田会议(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

    • 会议通过的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
  •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

    • 结果: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组织问题政治问题思想问题)。
    •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 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 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 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倾向,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3. 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以“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 1937 年 8 月,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 1938 年 9 月至 11 月,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 在《论新阶段》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 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而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 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

  • 1948 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1949 年 3 月,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 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
    2.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 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 1950 年 6 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 中心任务: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 战略方针:会议制定了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 1956 年 9 月,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

  • 1961 年 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是党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的重大转变。

  •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79 年 9 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

  •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

    • 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科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本人。
    • 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
    • 完成了拨乱反正。
  • 1982 年,党的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 十三大前夕:首次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国情加以把握。

  • 1987 年,党的十三大

  • 1992 年,党的十四大

  • 1997 年,党的十五大

会议口诀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 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 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 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 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领导, 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阶段与路线, 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 十五大小平思想成指导,十六大三代表, 十七大发展观,十八大成小康。
重要历史节点
  • 大革命的起点:五卅运动
  • 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八七会议
  • 十年内战到全民族抗战的时局转换的枢纽:西安事变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时期形成过程毛泽东代表著作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思想《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土地革命战争早期初步形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时期趋于成熟《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党的七大正式确立《论联合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
继续发展《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的文章
  • 1925 年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 1926 年 9 月 1 日,《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二“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初步形成
      • 1928 年 10 月和 11 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 1930 年 1 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
        • 提出了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思想
    • 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 1930 年 5 月,《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
    • 1935 年 12 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策略上的诸问题。
    • 1937 年夏,《实践论》《矛盾论》:
      •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
      • 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 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科学系统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 全面抗战时期:
    • 1938 年 5 月至 6 月间,《论持久战 》
      • 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 毛泽东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 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和 40 年代前期,为了将丰富的中国革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
    • 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 1939 年 10 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
      • 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 毛泽东强调,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将这一任务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 1938 年 9 月至 11 月,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 在《论新阶段》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 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而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 整风运动:
    • 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
      • 1941 年 5 月,《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任务
    • 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 1942 年 2 月,《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 1942 年 2 月,《反对党八股》: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 解放战争时期:
    • 1949 年 6 月 30 日,《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纲领,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1.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2. 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3.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4. 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 新中国时期:
    • 1956 年 4 月 25 日,论十大关系
    • 1957 年 2 月,《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后改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1957 年,《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通称“六又”政治局面)。
  • 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 1948 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
    •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新中国时期

1949–1956,新中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949–1953: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恢复国民经济。 1953–1956: 三大改造 工业化 1956–1976: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从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1917 年 1 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 《新青年》编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 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如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