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

感染(infection)
病原体(细菌、真菌等)入侵机体导致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
外科感染通常指需要外科处理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相关的感染。

外科感染的处理原则:外科干预为主,抗生素治疗为辅

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疖和痈

属毛囊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急性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

  • 浅部蜂窝织炎,深部蜂窝织炎
    • 浅部蜂窝织炎:患处红肿热痛,炎症在皮下迅速扩散,肿胀疼痛剧烈;
    • 深部蜂窝织炎:皮肤症状不明显,发现比较晚,全身症状明显。
  •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新生儿蜂窝织炎以及口底、颌下蜂窝织炎
    •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致病菌多为厌氧菌。下腹与会阴部较多见,病变主要局限于皮下结缔组织,不侵及肌层。初期表现类似一般性蜂窝织炎,但病情进展快且可触感皮下捻发音,破溃后可有臭味,全身状态较快恶化。
    • 新生儿蜂窝织炎:起病急,发展快,病变不易局限,极易引起皮下组织广泛的坏死。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变多发生在背部和臀部。初起时皮肤发红,触硬;病变范围扩大时,中心部位变暗变软,有皮下浮动感;坏死时皮肤呈黑褐色,并可破溃。
    • 口底、颌下蜂窝织炎:小儿多见,感染多起源于口腔或面部。颌下皮肤轻度红热,但肿胀明显,伴有高热,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可累及颌下或颈阔肌后的结缔组织,甚至纵隔,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急性蜂窝织炎的诊断与鉴别

根据病史、体征、白细胞计数增多等表现,诊断多不困难。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涂片可检出致病菌,血和脓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实验有助于诊断与治疗。需鉴别:

  1. 新生儿皮下坏疽初期皮肤质地变硬时,应与硬皮病区别:后者皮肤不变红,体温不增高。
  2. 小儿颌下蜂窝织炎引起呼吸急促、不能进食时,应与急性咽峡炎区别:后者颌下肿胀稍轻,而口内红肿明显。
  3.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应与气性坏疽区别:后者发病前创伤常可累及肌肉,病变以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肌炎为主,伤口常有某种腥味,X 线检查肌肉间可见气体影。脓液涂片检查可大致区分病菌形态,细菌培养有助于确认致病菌。

急性蜂窝织炎的预防和治疗

  1. 抗菌药物:
    • 可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加用甲硝唑。
    • 症状严重者可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根据临床治疗效果或细菌培养与药敏调整用药。
  2. 局部处理
  3. 对症治疗

丹毒网状蜂窝织炎

丹毒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皮肤淋巴管网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是指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从皮肤、黏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管,导致淋巴管与淋巴结的急性炎症,一般为非化脓性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 临床表现: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掌深间隙急性细菌性感染
  • 预防和治疗:化脓性感染均需切开引流;口服或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

脓毒症

不同病原菌引发的脓毒症的临床表现:

  1. 革兰阴性菌:常继发于腹膜炎、腹腔感染、大面积烧伤感染等,一般较严重,可出现三低现象(低温、低白细胞、低血压),发生脓毒症休克者也较多。
  2. 革兰阳性菌:常继发于严重的痈、蜂窝织炎、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等,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常伴有高热、皮疹、转移性脓肿。
  3. 厌氧菌:坏死明显,有特殊腐臭味
  4. 真菌:可出现结膜瘀斑、视网膜灶性絮样斑等栓塞表现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

破伤风
一种由厌氧性细菌外毒素引起的以横纹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厌氧性特异性感染。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1 周左右(1 天~数年)
  2. 前驱期:持续 1~2 天,乏力、头痛、咀嚼肌紧张、打哈欠、烦躁不安
  3. 症状期:病程 3~4 周,横纹肌紧张性收缩,伴阵发性痉挛。顺序:咀嚼肌(张口困难),面肌(苦笑面容),颈、背、腹、四肢肌(角弓反张)、膈肌(窒息)

鉴别诊断:

  1. 化脓性脑膜炎:可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但无阵发性痉挛,白细胞计数增加,脑脊液检查异常
  2. 狂犬病:有疯狗、疯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恐水症,流涎
  3. 士的宁中毒:抽搐间歇期肌肉松弛
  4. 其他:颞下颌关节炎、子癫、癔病
CT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