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与胃溃疡溃疡的区别

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部位球部(特别是紧邻幽门的前壁或后壁)胃角附近和胃窦小弯侧
年龄青壮年中老年人
机制主要是侵袭因素增强主要是保护因素减弱
胃酸分泌增高正常或偏低
Hp 感染率90% 以上(部分人群约 50%)60%~90%
腹痛餐前痛 → 餐后缓解 → 餐后 2~4 h 再痛
饥饿痛或夜间痛、进餐缓解
餐后 1 h 痛 → 1~2 h 缓解 → 进餐 1h 再痛
餐后痛
癌变1%
复发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胃酸与胃蛋白酶
  2. 幽门螺杆菌(Hp)

辅助检查

幽门螺杆菌(Hp)检测:

  1. 快速尿素酶试验:侵入性检查的首选
  2. 胃黏膜组织活检:Hp 检测的金标准,但技术要求高,主要用于科研
  3. Hp 培养:技术要求高,用于科研
  4. 14C 尿素呼气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均高,复查首选(非侵入性检查),金标准
  5. 粪便 Hp 抗原检测:提示胃肠道有无 Hp,临床价值不大
  6. 抗体检测:检测血清 Hp 抗体 IgG,提示近期感染,不能确诊;不会因为 PPI 治疗的影响而呈假阴性

并发症

鉴别诊断

胃溃疡与胃癌

胃溃疡胃癌
年龄青壮年居多中年以上居多
直径< 2.0 cm> 2.0 cm
X 线龛影光滑,位于胃腔轮廓之外
周围胃壁柔软、呈星状集合征
龛影不整,位于胃腔轮廓之内(有增生),
周围胃壁僵硬、呈结节状,聚拢的皱襞有融合中断现象
内镜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平滑
周围黏膜柔软
皱襞向溃疡集中
形状不规则、底部凹凸不平
边缘结节隆起,污秽苔
周围因癌浸润而增厚、糜烂出血
早期溃疡型胃癌不易通过胃镜检查与良性溃疡鉴别。

治疗

  • 治疗目的:去处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治复发、避免并发症、防止癌变
  • 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根除 Hp、保护胃黏膜。
  • 病人教育:适当休息,改善进食规律,戒烟饮酒,少饮浓咖啡;停服不必要的 NSAIDs,或加胃黏膜保护药。
  • 内镜治疗:主要用于止血、解除幽门梗阻(气囊扩张)。
  • 外科手术:主要用于处理溃疡并发症

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H2 受体拮抗剂(H2RA)*离子泵抑制剂(PPI)
代表药物法莫替丁3 > 雷尼替丁2 = 尼扎替丁 > 西咪替丁1奥美拉唑、潘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
作用机制抑制壁细胞 H2 受体,抑制胃酸分泌不可逆地抑制壁细胞 H+-K+-ATP 酶(质子泵)
作用特点疗效好,用药方便,
价格适中,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少
首选,疗效最好,但价格昂贵
抑酸作用最强、最持久(72 h)
疗程DU 4~6 周,GU 6~8 周DU 2~3 周,GU 4~6 周
愈合率6 周愈合率 GU 80%~95%,DU 90%~95%4 周愈合率 GU 80%~96%,DU 90%~100%
*上标表示代数,如法莫替丁为第 3 代

根除幽门螺杆菌

保护胃黏膜

胃黏膜保护剂

代表药作用机理备注
铋剂枸橼酸铋、次碳酸铋、果胶铋在酸性溶液中呈胶体状,
与溃疡基底面的蛋白形成
复合物,覆盖于溃疡表面
铋剂可包裹 Hp,发挥
杀菌作用
舌苔和粪便发黑
肾功能不良者忌用
止痛效果较缓慢
弱碱性抗酸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
磷酸铝、硫酸铝
碱性药物中和胃酸,
短暂缓解疼痛
有其他作用,目前更多
视为胃黏膜保护剂
前列腺素类药*米索前列醇抑制胃酸分泌,
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腹泻;收缩子宫
孕妇忌用
*九版已删除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案及疗程

  • 抑酸药物:疗程通常为 4~6 周,一般推荐 DU 的 PPI 疗程为 4 周,GU 疗程为 6~8 周,。
  • 根除 Hp:1~2 周,可在抑酸疗程同时或结束后进行。

维持治疗

溃疡愈合后多数病人可以停药,但对溃疡多次复发的病人,给予维持治疗。疗程因人而异,短者 3~6 个月,长者 1~2 年。

CT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