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用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 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无产阶级);
    3. 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革命)。
  • 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坚持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 创立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系统阐述(或创立))和剩余价值学说(在《资本论》中系统阐述)。
  • 创立的标志:1848 年 2 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次的历史性飞跃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第二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次的历史性飞跃由列宁完成。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

  1. 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2. 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
马恩在巴黎公社的斗争中总结出的经验
  1. 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
  2. 建立无产阶级新型国家;
  3. 必须建立革命武装;
  4. 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意义):

  1.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第二次飞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3. 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4. 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第一个时期: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2. 第二个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临时)共产主义时期。
    •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3. 第三个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标志着列宁正在寻找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1. 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2.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3.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4.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

  • 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1. 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2. 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 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自己的理论,反对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他们为无产阶级政党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供了科学方法。

  • 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准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规定,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 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但它只是一种科学预测和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在实践中不能僵化地教条式地对待。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 原因:
    1.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2.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 评价: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与不断完善

  •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
    1.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根本制约因素);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3.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
    1. 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3.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