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篇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
  • 价值观就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立场和态度,是对价值及其相关内容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 价值观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表现着一定时代人们的需要和利益诉求。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都是统治阶级的价值观,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
  •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
价值观的表现
  1. 价值观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
  2. 价值观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3. 价值观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 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
    2. 民主指的是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实践、价值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3. 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4. 和谐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1. 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
    2.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状态。
    3. 公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4.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 爱国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 敬业是对待生产劳动人类生存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
    3. 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价值规范,是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基石
    4. 友善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必要性)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2.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3. 推进社会团结奋进的“最大公约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先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超越以往一切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1. 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色”。
  2. 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3. 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广泛吸收借鉴了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视野、中国气派的价值观。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人民性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

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真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以往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真实性

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

“普世价值”是一种极具迷惑性、欺骗性并且带有鲜明政治倾向的价值观。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对青年而言,就是要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言一行的基本遵循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什么是道德

道德的起源
  1.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2.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的本质
  1.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2.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行为是利益的让渡)
  3.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
  • 道德的基本最基本的功能
    1. 认识功能(行为前):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 规范功能(行为中,自我):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
    3. 调节功能(行为后,与他人、社会):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 其他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道德的作用
  1. 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 道德是提高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 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错误观点:道德万能论、道德无用论
  • “道德万能论”根本错误在于,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否定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 “道德无用论”忽视了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另一方面对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反作用。

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1. 社会主义道德具有显著的先进性特征:
    1.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不仅在政治上实现了当家作主,而且在道德上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2. 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优秀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
    3. 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2.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 为什么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
    • 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为人民服务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 如何理解集体主义的原则?
      • 集体主义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1.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 集体主义的层次性:
        •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最高层次
        •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
        •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社会主义道德受到了来自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的滋养。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 “公义胜私欲”
    • “夙夜在公”
    •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仁者自爱”
    • “兼相爱,交相利”
  3. 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
    • “五教”的思想,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五伦”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仁、义、礼、智、信”
    • “忠、孝、节、义”四大德目
  4.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
  5.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 “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
    • 孔子提倡“修己”“克己”和“慎独”,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 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
    • 孟子更主张“善养吾浩然之气”
    • 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
    • 宋明道学家们在修养的“功夫”上更加用力,强调“自省”“存养”“克治”“知耻”“慎独”和“躬行”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即使是“美德”也不能直接继承,而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 一是“复古论”,认为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
    • 另一种是“虚无论”,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红色基因红色血脉

革命道德与传统美德的关系:继承和超越

中国革命道德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摒弃了传统道德的糟粕,是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是超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局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道德(可以直接继承)。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有信(念)心(核心),考德(道德)尚(风尚)
  1.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4.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的内容
  •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
  •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
  • 个人品德: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
劳模精神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劳模爱煎蛋

遵守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的特征:广泛性、开放性、复杂性、多样性

公共秩序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是公共生活道德的最低要求(公民道德最低要求是爱国守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应当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加强信息的辨识能力,增进信息的应用能力,使网络成为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的重要工具。
  2.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和工具,要求每个人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3.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应当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约束上网行为,避免沉迷网络而耽误学业。
  4.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5. 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纷繁复杂的网络言论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势必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一方面,要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反对网络暴力行为,维护网络道德秩序;另一方面应当带头引导网络舆论,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恪守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 爱岗敬业最低要求
  2.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
  3. 办事公道。
  4. 热情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5. 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
  • 核心:为人民服务
  • 原则:集体主义
  • 重点:诚实守信

弘扬家庭美德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 尊重人格平等:恋爱双方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爱、被爱和拒绝爱的自由。
    2. 自觉承担责任:责任常常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责任的担当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
    3. 文明相亲相爱: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相互尊重。恋人出入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 婚姻与家庭:
    •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3. 婚姻中的道德规范:
    1. 尊老爱幼。
    2. 男女平等法律原则基本国策):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既表现为夫妻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又表现为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子女。
    3. 夫妻和睦: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4. 勤俭持家。
    5. 邻里互助。

锤炼个人品德

涵养高尚道德品格
  1.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道德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在阶级社会中,道德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道德。
  2. 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3. 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1. 学思并重: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2. 省察克治: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及时对它们进行抑制和克服。
  3. 慎独自律: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4. 知行合一: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5. 积善成德: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