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血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性贫血等,是一种危重的综合征。

DIC 的分型与分期

DIC 的分期

分期凝血状态表现
高凝期凝血酶增多,微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
消耗性低凝期凝血因子、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少;纤溶系统激活血液低凝,出血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纤溶系统活跃,纤溶酶大量生成,FDP 形成出血明显

DIC 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DIC 的临床表现(代谢功能改变)包括出血、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贫血

DIC 引起出血的机制:

  1. 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大量消耗;凝血因子被水解;
  2. 纤溶系统激活
  3.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FgDP)形成
  4. 微血管损伤:使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DIC 引起休克的机制:

  1. 大量微血栓形成,阻塞血管,使回心血量明显减少。
  2. 广泛出血,可使血容量减少。
  3. 心肌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
  4. FⅫ 激活,使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和纤溶系统激活,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
  5. FDP 的某些成分可加强组胺、激肽的作用,促进微血管的扩张。
CT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