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

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有钩绦虫)肥胖带绦虫(牛肉绦虫,无钩绦虫)细粒棘球绦虫
感染阶段囊尾蚴(终宿主)
虫卵(中间宿主)
牛囊尾蚴虫卵(中间宿主)
感染方式经口(肉源性)经口(肉源性)经口
体内移行+-+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
囊尾蚴:全身各处(皮下肌肉
小肠(成虫)成虫:小肠
棘球蚴:全身各处[(最常见)
离体途径孕节随便孕节随便、自行爬出-
终宿主狗、豺、狼
第一中间宿主
偶蹄类动物
啮齿类动物
灵长类动物(包括人)
第二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
所致疾病肠绦虫病
人体囊尾蚴病
肠绦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
检查方法查孕节单侧子宫分支数(7~13)查孕节单侧子宫分支数(15~30)血清学实验、影像学检查
  • 形态特点:
    • 体分节,头节颈节链体,链体分为幼节成节孕节
    • 卵壳很薄,卵壳内为胚膜,胚膜厚而坚固,具有放射状条纹;虫卵内为六钩蚴
  • 生活史:所有绦虫均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小肠)中
  • 致病性:
    • 成虫:肠绦虫病,危害性不大
    • 幼虫:某些绦虫的幼虫可寄生于人体组织器官,危害远比成虫严重

链状带绦虫

  • 形态:幼节中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 7~13
  • 致病性:
    • 成虫:肠绦虫病
    • 猪囊尾蚴人体囊尾蚴病/人体囊虫病,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
人体囊尾蚴病的感染方式及常见类型
  1. 自体内感染:绦虫病患者肠道逆蠕动,孕节返入胃中引起感染;不适当驱虫(如使用肠虫清);
  2. 自体外感染: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
  3. 异体感染:误食入他人排出的虫卵。

肥胖带绦虫

  • 形态:幼节中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 15~30

细粒棘球绦虫

形态:

  • 成虫:绦虫纲中最细小,长 2~7mm,由头节、颈节、链体组成,幼节、成节、孕节各一片
  • 幼虫:又称棘球蚴/包虫,呈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从不足一厘米到数十厘米,由囊壁和内容物组成:
    • 囊壁:角皮层/角质层、生发层;
    • 内容物:生发囊、子囊、原头蚴(发育为成虫)、棘球蚴液
棘球蚴砂(hydatid sand)| 囊砂
游离于囊液中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小的子囊
手术时取囊内棘球蚴砂作为诊断依据
  • 致病特点:人仅作为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
  • 流行特点:主要在牧区流行
  • 致病机制:
    1. 机械性损害:包虫病;
    2. 毒性和超敏反应:囊液外渗所致;
    3. 继发性棘球蚴:棘球蚴破裂所致。
CT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