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体

螺旋体(spirochete)
一类细长、柔软螺菌 较硬)、螺旋状、运动活泼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等,分类学上属于广义的 细菌学 范畴。

对人致病的螺旋体

特征举例
钩端螺旋体属螺旋多、规律、细密,两端(或一端)钩状问号钩端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螺旋 8~14 个、规律、细密,两端尖直梅毒螺旋体
疏螺旋体属螺旋 3~10 个、不规则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

  • 问号钩端螺旋体L. interrogans):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为人畜共患病原体
  • 双曲钩端螺旋体(L. biflexa):一般为非致病性腐生微生物

生物学特性

  • 形态与染色:
    • 螺旋细密、规则,形似珠链,一段或两端呈钩状,运动活泼,常使菌体呈“C”、“S”或“8”字形
    • 革兰氏染色阴性,不易着色;镀银染色效果好,菌体染成棕褐色
  • 培养特性:培养要求复杂,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常用 Kortof 培养基
  • 抵抗力:弱
    • 对热、消毒剂、青霉素敏感
    • 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病例集中在水源旁)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为人畜共患病,钩端螺旋体在侵入部位增殖后,经淋巴系统或直接入血引起菌血症(钩体血症

  • 传染源:感染的啮齿动物家畜
  • 传播方式:感染动物的尿液污染水源
  • 感染方式:破损或完整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免疫性

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发病 10 天内取血液,1 周后取尿液,有脑膜刺激者取脑脊液。

梅毒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又称苍白密螺旋体,是引起人类梅毒(syphilis)的病原体。

生物学特性

  • 形态与染色:
    • 8~14 个规律、细密的螺旋,两端尖直,运动活泼
    • 革兰氏染色阴性,不易着色;镀银染色呈棕褐色
  • 抵抗力:极弱,与 钩端螺旋体属 类似
  •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 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 家免上皮细胞培养中能有限生长,繁殖慢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 所致疾病:梅毒
  • 传染源: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 传播方式和梅毒类别:
    • 垂直传播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
      • 多发生于妊娠 4 个月之后,引起胎儿的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
      • 出生梅毒儿呈现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联等特殊体征。
    • 性传播后天性梅毒(获得性梅毒):性接触传播,病程分三期:
      • 早期梅毒:Ⅰ 期梅毒Ⅱ 期梅毒
      • 晚期梅毒:Ⅲ 期梅毒

梅毒病程

病程时间致病特点临床表现
Ⅰ 期梅毒感染后 3 周传染性极强,治疗效果好出现 无痛性硬下疳,一般 4~8 周后常自愈
Ⅱ 期梅毒硬下疳出现后 2~8 周传染性强,破坏性小出现 梅毒疹
Ⅲ 期梅毒感染 2 年以后,亦可长达 10~15 年传染性小,破坏性大,可危及生命皮肤、黏膜溃疡性坏死,内脏损伤,
严重者出现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病变

免疫性

感染性免疫(带菌免疫),有菌体感染时才有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 Ⅰ 期梅毒:硬下疳渗出液
  • Ⅱ 期梅毒:梅毒疹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血清学诊断:

  • 非特异性——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适用于大量过筛
  • 特异性——密螺旋体抗原试验:特异性强,可用作梅毒证实试验

防治原则

确诊后使用青霉素(首选)等药物及早彻底治疗。

伯氏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B. burgdorefri
莱姆病病原体存在异质性,分类尚未统一,目前将伯氏疏螺旋体作为莱姆病病原体的统称。
疏螺旋体属
疏螺旋菌体属(Borrelia)| 包柔螺旋菌体属
有 3~10 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呈波状。
对人体致病的主要有 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它们均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分别致莱姆病回归热

生物学特性

  • 形态:疏螺旋体,两端稍尖,运动活泼

致病性

所致疾病:莱姆病(Lyme disease)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 传染源(储存宿主):主要是野生和驯养的哺乳动物
  • 传播媒介:主要是 硬蜱
  • 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
    • 早期局部性感染:经 3~30 天潜伏期,出现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 ECM);
    • 早期播散性感染:继发性红斑、面神经麻痹、脑膜炎等;
    • 晚期持续性感染:慢性关节炎、周围神经炎、慢性萎缩性皮炎。

回归热疏螺旋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B. recurrentis)是回归热的主要病原体,可引起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

回归热
回归热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我国主要流行的是虱传回归热。

致病性

  • 所致疾病:(虱传/流行性)回归热(relapsing fever)
  • 临床表现:急起急退的反复周期性高热全身肌肉酸痛肝脾肿大;重症可出现黄疸和出血倾向。
CT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