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

受精和着床

受精

受精是指精、卵识别,精子穿入卵细胞及两者融合的过程,一般于排卵后的 6–7 天 1 天以内,发生在输卵管的腹壶部。

  • 精子运动
    • 排卵前,雌激素使宫颈分泌的黏液清亮、稀薄,有利于精子的穿行
    • 雌激素还可刺激输卵管由子宫向卵巢方向蠕动,推动精子由峡部运行至壶腹部
    • 精液也可帮助精子运动,精液中髙浓度的前列腺素刺激子宫收缩,可把精子吸入宫腔内
  • 精子获能
    • 精子进入阴道后,在女性生殖道停留一段时间才能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
    • 获能的本质
  • 顶体反应
    • 精子头部的顶体释放出包含多种蛋白水解酶的顶体酶,使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及透明带溶解
    • 只有完成顶体反应的精子才能与卵母细胞融合,实现受精
  • 受精卵的形成

着床

着床是指胚泡通过与子宫内膜相互作用,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一般认为着床开始于受精后的第 6-7 天,至第 11-12 天完成,最常见的植人部位为子宫后壁靠中线的上部。

  • 胚胎发育与子宫内膜的蜕膜化:
    • 14:排卵周期
    • 3:受精后 3 天到宫腔
    • 3:在宫腔停留 3 天发育至囊胚期胚胎
    • 胚胎着床窗口期
      • 子宫蜕膜化,子宫内膜细胞表达大量与着床有关的蛋白质分子(如整合素),介导内膜细胞与囊胚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 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第 20–23 天(以此为准)
    • 子宫内膜蜕膜化与胚泡发育的同步
  • 着床过程:
    • 定位:
      • 胚泡进入子宫后胚泡先在宫腔内缓慢移动1~2天后,脱去透明带,靠近子宫内膜,并进一步黏着固定
    • 黏着:
      • 滋养层细胞开始分泌蛋白酶,水解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而造成隙缝,胚泡便逐渐从这个隙缝进入内膜的基层中
    • 穿透:
      • 胚泡再缓慢向内侵烛,直至破坏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与母体血液循环产生联系,着床即初步完成
      • 滋养层细胞迅速增殖,并侵入到子宫的螺旋动脉内,最后建立胎盘

妊娠的维持

  • 妊娠 10 周以内
    • 妊娠黄体分泌的孕激素雌激素维持妊娠。
    • 妊娠黄体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作用下形成,所以 hCG 也参与妊娠维持
  • 胎盘形成后:
    • 妊娠黄体则逐渐退化。
    • 胎盘产生多种激素参与胎儿发育与母体适应性反应,才使妊娠得以维持。

胎盘的功能

  • 物质转运功能:水、电解质、氧气以及各种营养物质
  • 内分泌功能: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 促进胚泡植入
      • 使母体卵巢中的黄体变成妊娠黄体,继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 人胎盘生乳素:
      • 几乎没有催乳作用,而主要是促进胎儿生长
    • 雌激素:主要是雌三醇E3),雌二醇和雌酮较少
      • 雌三醇的生成涉及胎儿、胎盘的共同参与
      • 检测母体尿中雌三醇的水平可反映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 雌激素可调控胎盘、子宫、乳腺和胎儿器官的生长
      • 妊娠晚期,雌激素通过促使子宫的激活为分娩做好准备
    • 孕激素
      • 胎盘从妊娠第 6 周开始分泌孕酮,10 周后,胎盘将代替卵巢持续分泌孕酮
      • 维持妊娠期子宫处于静息状态的主要激素

母体的适应性生理变化

  • 心血管系统
    • 血容量和心输出量增加,但血压并升髙
    • 母体血容量在妊娠期间约增加 45%
    • 心输出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于血容量的增加
    • 因为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使母体外周血管舒张,所以母体血压并不升髙
  • 内分泌系统
    • 胎盘从妊娠第6周开始分泌孕酮,10周后,胎盘将代替卵巢持续分泌孕酮
    • 维持妊娠期子宫处于静息状态的主要激素
  • 呼吸和泌尿系统
    • 肺通气功能增强,主要与子宫增大对膈肌的压迫以及孕酮对呼吸中枢的作用有关
    • 肾脏稍有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血容量增加导致肾脏负荷过重所致
  • 能量代谢
    • 妊娠早期的基础代谢率几乎没有变化或略有降低
    • 妊娠中期开始母体的基础代谢率开始逐步升高
    • 妊娠末期时比未孕时升高 15%-20%

*分娩

分娩是指胎儿和胎盘通过母体子宫和阴道排出体外的过程。

  • 分娩的过程
    • 分娩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
    • 子宫颈胶原纤维聚集减少而使其软化
    • 子宫肌出现有节律的阵发性收缩
    • 保障胎儿的血液供应,胎儿不会因子宫肌持续收缩而发生窒息
    • 子宫的阵发性收缩促使子宫颈充分开大,并迫使胎儿挤向子宫颈
    • 从产道来的刺激可通过脊髓的神经反射引起腹壁肌肉和膈肌收缩,促使胎儿的娩出
  • *妊娠期间子宫收缩性的变化:
    • 舒张期(静息期):孕期的前 36-38 周,在孕激素和松弛素的作用下子宫处于舒张状态,且随着胎儿的长大而扩大
    • 激活期
      • 孕期最后2~4周,由舒张期向收缩期过渡并被激活
      • 子宫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增加,缩宫素和前列腺素受体等收缩相关蛋白大量增加,子宫肌对缩宫素和前列腺素的反应增强以及宫颈软化成熟及子宫下段形成等
      • 可以出现弱而不规则的子宫收缩
    • 收缩期
      • 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和前列腺素的敏感性进一步加强,从不规律收缩发展为有节律的强烈收缩
    • 复原期
  • 分娩启动的机制:
    • 胎儿信号的作用
      • 一方面,胎儿迅速生长对子宫的机械性扩张作用可促进子宫激活
      • 另一方面,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糖皮质激素逐渐增多,促进胎盘的孕激素向雌激素转化,使孕激素水平下降,而雌激素水平上升
    • 胎盘激素的作用: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子宫激活中起重要作用
      • 雌激素
        • 妊娠末期母体血中雌激素进一步升高
        • 促使子宫肌收缩相关蛋白如缝隙蛋白和缩宫素受体等的表达
        • 刺激蜕膜、羊膜和子宫肌生成前列腺素等,进而促进宫颈成熟和子宫收缩
      • 孕激素:功能性孕激素撤退
        • 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从而触发启动分娩
        • 人类在整个妊娠及分娩过程中孕激素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仅在胎盘娩出后孕激素水平才出现下降
      • 前列腺素
        • 前列腺素(PG)能诱发宫缩,促进宫颈成熟,在分娩发动中起重要作用
    • 母体来源的激素
      • 分娩过程中,胎儿刺激宫颈可反射性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促使子宫肌收缩力度增加
      • 缩宫素不是分娩发动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