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 结构特点:成熟红细胞除质膜和胞质外,无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其代谢比一般细胞单纯。
- 代谢特点:葡萄糖是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物质,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每天大约从血浆摄取 30g 葡萄糖,其中 90%-95% 经糖酵解通路和 2,3-磷酸甘油酸(2,3-BPG)支路进行代谢,5%-10% 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糖酵解是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1 mol 葡萄糖经酵解生成 2 mol 乳酸的过程中,产生 2 mol ATP 和 2 mol NADH+H+,通过这一途径可使红细胞内 ATP 的浓度维持在 1.85x103mol/L 水平。
红细胞中 ATP 的主要用途
- 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Na+,K+-ATP 酶)的运转
- Na+ 和 K+ 一般不易通过细胞膜,钠泵通过消耗 ATP 将 Na+ 泵出、K+ 泵入红细胞,以维持红细胞的离子平衡,以及细胞容积和双凹盘状形态。
- 维持红细胞膜上钙泵(Ca2+-ATP 酶)的运行
- 将红细胞内的 Ca2+ 泵入血浆,以维持红细胞内的低钙状态
- 缺乏 ATP 时,钙泵不能正常运行,钙将聚集并沉积于红细胞膜,使膜失去柔韧性而趋于僵硬,红细胞流经狭窄的脾窦时易被破坏。
- 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与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质进行交换
- 缺乏 ATP 时,脂质更新受阻,红细胞的可塑性降低,易于破坏
- 少量 ATP 用于谷胱甘肽、NAD+/NADP+ 的生物合成
- 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结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是机体中重要的抗氧化物质
- 肝细胞是合成谷胱甘肽的主要部位,此过程需要 ATP 参与
- 烟酰胺在体内与 ATP 反应生成辅酶 NAD+ 和 NADP+,这两种辅酶在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电子载体或递氢体作用。
- ATP 用于葡萄糖的活化,启动糖酵解过程:葡萄糖分解的第一步反应就是发生磷酸化而活化,此过程需由 ATP 供能。
红细胞的糖酵解存在 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
- 特点:
- 主线大于支路:2,3-BPG 旁路占糖酵解的 15%-50%
- 合成大于分解:由于 2,3-BPG 磷酸酶的活性较低,2,3-BPG 的生成大于分解,造成红细胞内 2,3-BPG 升高
- 功能:红细胞内 2,3-BPG 虽然也能供能,但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人体能通过改变红细胞内 2,3-BPG 的浓度来调节对组织的供氧。
- 当血流经过 PO2 较高的肺部时,2,3-BPG 的影响不大,而当血流流过 PO2 较低的组织时,红细胞中 2,3-BPG 的存在则显著增加 O2 释放,以供组织需要
- 在 PO2 相同条件下,随 2,3-BPG 浓度增大,HbO2 释放的 O2 增多
- 糖尿病患者由于组织糖利用障碍,2,3-BPG 支路也减弱,2,3-BPG 生成减少,血红蛋白氧结合力增强,引起组织缺氧。
- 而继发酮症酸中毒时,H+ 增加使血红蛋白氧结合力减弱,有利于缓解组织缺氧。
因此,糖尿病继发酮症酸中毒的患者纠酸时,pH 只能纠正到 7.1(一般为 7.2)。
磷酸戊糖途径提供 NADPH 维持红细胞的完整性
- 产生
- 红细胞内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过程与其他细胞相同,主要功能是产生 NADPH+H+
- 磷酸戊糖途径是红细胞产生 NADPH 的唯一途径
- 作用
- NADH 和 NADPH 是红细胞内重要的还原当量,它们能够对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蛋白质、血红蛋白和酶蛋白的巯基等不被氧化,从而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
- 红细胞中的 NADPH 能维持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使红细胞免遭外源性和内源性氧化剂的损害
- 缺乏:葡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俗称蚕豆病)病人,因红细胞中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缺乏而导致 NADPH 量不足,无法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因此在接触强氧化因子时,红细胞细胞膜破裂导致溶血
-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系统
- 由于氧化作用,红细胞内经常产生少量高铁血红蛋白(MHb),MHb 铁为三价,不能带氧
- 但红细胞内有 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最重要)和 NADP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催化 MHb 还原成 Hb
- GSH 和抗坏血酸也能直接还原 MHb
- 由于有 MHb 还原系统的存在,使红细胞内 MHb 只占 Hb 总量的 1%-2%
红细胞不能合成脂肪酸
- 成熟红细胞由于没有线粒体,因此无法从头合成脂肪酸(缺乏乙酰 CoA)
- 红细胞通过主动参入和被动交换不断地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维持其正常的脂质组成、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