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过程可见银城医考 - 5分钟通关氧化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的过程
传递电子、释放能量
抑制剂:“一碗鱼粉,老二萎了,三联抗菌,四碳氢弹”传递体
- 传递 2 H+、2 e-:NAD、FAD、FMN、CoQ
- 传递 1 e-:Cyt、Fe-S
复合体
- 复合体 Ⅰ::泵出 4 个 H+
- 复合体 Ⅱ:能量不足以泵出 H+,故不具备质子泵的功能(非耦联部位)
- 复合体 Ⅲ:
- 其中 QH2 → Cytb 涉及 Q 循环,可递氢,因此
- 泵出 4 个 H+
- 从复合体 Ⅰ 或者 Ⅱ 传递来的 H+ 耗尽,后续的 H+ 来源于线粒体基质
- 复合体 Ⅳ:泵出 2 个 H+
利用传递电子的能量,将质子泵入线粒体内膜胞质侧形成浓度差
P/O 比值
- P/O 比值
- 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 1/2 mol O2(或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 O2),所需的磷酸的摩尔数(即能生成 ATP 摩尔数)。
每 4 个 H+ 通过 ATP 合酶回流会产生 1 分子 ATP。
- 通过复合体 Ⅰ 进来:复合体 Ⅰ、Ⅲ、Ⅳ 共计泵出 10 个 H+,生成 10/4 = 2.5 分子 ATP,传递一对电子,P/O = 2.5。
- 通过复合体 Ⅱ 进来:复合体 Ⅱ、Ⅲ、Ⅳ 6 个 H+,生成 10/4 = 1.5 分子 ATP,传递一对电子,P/O = 1.5。
- 通过 Cyt c 进来(抗坏血酸):复合体 Ⅳ 共计泵出 2 个 H+,理论上应该产生 2/4 = 0.5 分子的 ATP,实际测量在 0.6–0.8 之间,故教材按照 1 分子 ATP 来计算。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
-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释放的能量,通过复合体的质子泵功能,转运 H+ 从线粒体基质到内膜的胞质侧;
- 增加线粒体内膜胞质侧酸性可增加 ATP 合成
- 由于质子不能自由穿过线粒体内膜返回基质,从而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H+ 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储存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
- 氧化磷酸化依赖于完整封闭的线粒体内膜
- 线粒体内膜对 H+、OH-、K+,Cl- 离子是不通透的
- 质子的电化学梯度转变为质子驱动力,促使质子从膜间隙侧顺浓度梯度回流至基质、释放储存的势能,用于驱动 ADP 与 Pi 结合生成 ATP。
- 阻止质子从线粒体基质泵出,可降低内膜两侧的质子梯度,虽然电子仍可以传递,但 ATP 生成却减少。
利用形成的质子梯度,通过 ATP 合酶回流产生能量
ATP 合酶的结构
- Fo:寡霉素敏感(寡霉素结合 c 亚基),存在 H+ 通道,各类英文字母亚基
- F1:含有寡霉素敏感蛋白,作为发动机转子部分,各类希腊字母亚基
ATP 的作用
- ATP 是能量捕获和释放利用的重要分子;
- ATP 是能量转移和核苷酸互转变的中心;
- ATP 通过转移自身基团提供能量。
高能化合物
- 各类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前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3-二磷酸甘油酸,琥珀酰 CoA
- 供能体:
- ATP、ADP、磷酸肌酸、焦磷酸、G-1-P(按照新版的高能化合物定义,G-1-P 已经不是高能化合物了,考试的时候非必要不选)
- 乙酰 CoA(含高能硫酯键,为高能硫酯化合物)、乙酰磷酸
- 尿素合成第一步:氨基甲酰磷酸
能量储存形式
-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存在于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也能供能
- 磷酸肌酸:主要储存于骨骼肌、心肌、脑组织中
- 糖原:肌肉的能量储存形式
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 体内能量状态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ATP/ADP 的比值调节氧化磷酸化
- 抑制剂阻断氧化磷酸化过程
- 阻断电子传递
- 解偶联剂(影响 H+ 梯度形成):
- 内源性解偶联剂:解偶联蛋白 1(UCP1):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质子通道
- 外源性解偶联剂:二硝基苯酚:“携 H+ 潜逃”,携带 H+ 在线粒体内膜两侧自由移动
- ATP 合酶抑制剂(直接干掉 ATP 合酶):寡霉素、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D)
- 甲状腺激素
- 增加 Na+-K+-ATP 酶活性,消耗 ATP,增加 ADP 浓度。
- 通过增加解偶联蛋白的表达,让氧化和磷酸化解偶联,使氧化释能和产热比率增加,ATP 合成减少,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同时增加。
- 线粒体 DNA 突变影响氧化磷酸化功能:线粒体 DNA 易突变
胞质内的 NADH 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
α-磷酸甘油穿梭
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中。
$$\ce{磷酸二羟丙酮 + NADH + H+ ->[胞质] α-磷酸甘油 + NAD+} \\,.$$$$\ce{α-磷酸甘油 + FAD ->[线粒体] 磷酸二羟丙酮 + FADH2} \\,.$$α-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可自由穿过线粒体膜,前者负责将还原当量带入线粒体,将细胞质内 NADH 上的还原当量,传递给线粒体内的 FAD,从复合体 Ⅱ 进入氧化呼吸链,产生 1.5 分子 ATP。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主要存在于肝、肾、心肌中。
$$\ce{NADH + H+ + 草酰乙酸 <=>[胞质][线粒体] 苹果酸} \\,.$$苹果酸(加强版工具人)可自由穿过线粒体膜,将细胞质内 NADH 上的还原当量,传递给线粒体内的 NAD+,从复合体 Ⅰ 进入氧化呼吸链,产生 2.5 分子 ATP。
草酰乙酸(著名工具人,不配拥有姓名,甚至还得自己想办法跨膜)不能穿过线粒体膜,需要靠另一个反应(谷草转氨基),以天冬氨酸的形式穿过线粒体膜:
$$\ce{草酰乙酸 + 谷氨酸 <=>[线粒体][胞质] 天冬氨酸 + α-酮戊二酸} \\,.$$其他氧化和抗氧化体系
- 肝和肾上腺素的微粒体中,存在单加氧酶,在细胞色素 P450 的参与下,一个氧原子加到底物分子上(羟基化),另一个氧原子被加氢还原成水。
- 不伴磷酸化、不生成 ATP
- 主要参与体内代谢物、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
- 氧化呼吸链也可产生活性氧
- 抗氧化酶体系有清除反应活性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