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超声
肾脏超声
肾脏的位置:
- 左肾上极位于 T11;右肾上极位于 T12,较左肾低半个锥体(1~2cm)
- 左肾肾门位于 L1;右肾肾门位于 L2
- 左肾下极平 L2;右肾下极平 L3
- 呼吸时可上下移动一个锥体(2~3cm)
肾脏结构:
- 肾包膜:内层为纤维膜(真包膜),外层为肾周筋膜(Gerota 筋膜),两层之间为脂肪组织及肾上腺
- 肾实质:外层为肾皮质,内部为髓质(肾锥体),部分皮质延伸到髓质锥体之间,称为肾柱。
- 肾窦(集合系统):肾盂、肾盏、肾血管、脂肪等。 肾门部为肾静脉、肾动脉、输尿管(从前往后)及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肾动脉起于腹主动脉,肾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回声强度:肾包膜(带状强回声)>肾窦(集合系统)(不规则的复合高回声)>胰腺>肝>脾>肾皮质(弱回声)>肾髓质(低回声)。
肾脏超声检查的方法:凸阵探头,3.5~5.0 MHz,常用侧卧位经侧腰部扫查(最常用)或侧卧位经侧前腹壁扫查、腹卧位经背部扫查。
青少年、婴幼儿、瘦弱的人的肾实质有时回声特别低,似无回声。
肾结石
- 超声表现
- 点状、团块状或弧形,强回声,声影。
- CDFI:多数出现快闪伪影,即在结石及声影部位出现彩色镶嵌现象。
- 继发肾积水时出现肾盂肾盏扩张现象。
- 鉴别诊断
- 肾实质钙化灶:出现于肾实质中
- 老人肾动脉管壁钙化
肾囊肿样病变
孤立性肾囊肿
孤立性肾囊肿位于肾实质内,不与肾盏、肾盂相通。如果没有发生囊内出血、感染等合并症,又称为单纯性肾囊肿。
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肾实质部,往往向肾的表面隆起,囊肿壁薄、光滑、整齐,囊肿内部呈无回声,可出现后壁增强效应和侧后折射声影。
多发性肾囊肿
肾区有多个足够大的肾囊肿,即称为多发性肾囊肿,其余部位同正常肾。囊肿可互相挤压、重叠,导致囊肿形态变形、零乱。
多囊肾
多囊肾为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分为:
多囊肾超声表现:
- 成人型多囊肾:肾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失常。肾内出现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囊肿,且囊肿外实质回声增强、紊乱(与多发性肾囊肿鉴别)。
- 婴儿型多囊肾:肾体积增大、回声增强,但形态正常。
鉴别诊断:
- 多发性单纯性肾囊肿:多为单侧,数目相对较少,发生在肾实质,肾窦回声完整,无家族史。
- 重度肾积水:利用肾冠状面扫查,“囊腔”之间相通。
- 多囊形发育不良肾:一般为单侧,好发于幼儿。
肾脏肿瘤
- 肾实质肿瘤:
- 恶性:成人肾(细胞)癌最常见;儿童肾母细胞瘤(Wilms 瘤)最常见。
- 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
- 肾盂肿瘤:主要为移行上皮乳头状癌。
肾细胞癌
分为透明细胞型(主要)、颗粒细胞型和未分化型,临床表现为腰痛、血尿、腹部包块,合称肾癌三联征。
- 超声表现
- 肾外形改变,局部肿大、隆起,包膜不完整;具有明显的占位特点。
- 中等回声多见(86%)。
- CDFI:血流信号增多型或肿物局部的肾血管分布紊乱。
- 超声造影:动脉期快速增强。
- 鉴别诊断:
- 假肿瘤,如正常肾柱;
- 肾表面分叶现象;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根据病史和组织学活检确诊;
- 良性肾肿瘤,如肾错构瘤,需作增强 CT 鉴别诊断。
肾脏结核
- 超声检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取决于肾脏的病理改变。继发性肾结核可出现结节型、空洞型、肾积水型、钙化型的图像。
- 鉴别诊断:肾脏肿瘤、肾积水、肾脓肿、肾结石。
输尿管超声
输尿管分为三段,有三个狭窄:
- 三段:
- 上段(腹段):跨越髂动脉之前;
- 中段(盆段):此后进入盆腔的输尿管;
- 下段(壁内段):从斜穿入膀胱壁,到膀胱三角区的输尿管开口。
- 三个狭窄:
- 肾盂移行于输尿管处;
- 跨越髂动脉处;
- 膀胱壁间段。
输尿管结石
多发生于狭窄(三个狭窄)处。
- 超声表现
- 小团块或斑点状;强回声;声影。
- CDFI:快闪伪影。
- 结石部位以上的肾盂和输尿管扩张。
- 完全梗阻时,患侧输尿管开口处无喷尿现象。
- 鉴别诊断:输尿管肿瘤、输尿管结核。
膀胱超声
膀胱结石
膀胱肿瘤
- 超声表现:
- 膀胱壁局部增厚,隆起呈结节状、菜花状突入腔中。
- 多为低回声、中低回声。
- CDFI:肿瘤基底部有血流自膀胱壁流入瘤体。
- 鉴别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内血凝块、腺性膀胱炎、其他引起膀胱壁增厚的原因(如膀胱结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