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成像

超声基础

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

$$v=\frac{(f_r-f_0)\cdot c}{2\cdot f_0\cdot \cos\theta} \\,.$$
  • 脉冲回声式
    • A 型超声(振幅调制型):只使用 1 束声束,横轴为距离,回声信号为振幅。
    • M 型超声(辉度调制型):将 A 型的信号转换为平行于纵轴排列的的辉度点,在横轴(时间)上延长。
    • B 型超声(二维超声):用多条呈扇形展开的声束,同样将 A 型中的信号转换为辉度点,形成实时扇形扫描图。可将组织分为四种声学类型
  • 差频回声式:D 型超声(多普勒超声)
    • 频谱多普勒超声:利用多普勒效应,用单条声束测量声束方向组织相对探头的移动速度 $v$(见公式↑),沿横轴(时间)展开。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用多条 D 型的声束,像 B 型一样实时测量,得到扇形区域的组织移动速度,转换为彩色图像。

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类型

反射类型二维超声图像表现组织器官
无反射型液体暗区无回声液体物质,如尿、胆汁、血液等
少反射型低亮度低回声实质器官,如心、肝、胰、脾等
多反射型高亮度高回声强韧组织,如血管壁、心瓣膜、脏器包膜、纤维化组织
全反射型极高亮度强回声,后方有声影骨骼、钙化、结石;气体,如含气肺、含气肠管

超声伪像形成原因

  1. 混响效应:声束遇到平滑大平面时,部分能量返回探头表面后,从探头的平滑面再次反射。 常见于:膀胱前壁、胆囊底、大囊肿的前壁
  2. 振铃效应声尾):声束遇到甚薄的液体层,且液体下方有极强的声反射界面。 常见于:节育环、胃肠道、肺部、胆道内气体
  3. 镜像效应:声束遇到深部平滑界面,反射后测及离镜面较近的靶标后返回探头,表现为靶标相对平滑界面的镜像影。 常见于:横膈附近
  4. 侧壁失落效应:入射角较大时,回声转向他侧不复回探头。 常见于:囊肿、有包膜的肿瘤
  5. 后壁增强效应:在常规 DGC(depth gain complement)系统下,当液体区声衰减特别小时,后壁因“过补偿”而回声增强。 常见于:囊肿、某些肿瘤
  6. 声影:常规 DGC 调节下,组织或病灶后方出现低弱或无回声区。 常见于:高反射系数物体(如气体),高吸收系数物体(如骨骼、结石、瘢痕)
  7. 侧后折射声影:圆形病灶,周围有纤维包膜(声速高),则入射角大于临界角的声束发生全反射,从而在圆形病灶两侧侧后方出现直线或三角形声影。 常见于:胆囊底、胆囊颈
  8. 旁瓣效应 常见于:子宫、胆囊、横膈
  9. 部分容积效应声束厚度伪差):病灶尺寸小于声束宽度,病灶回声与周围正常组织重叠。 如:小肝囊肿
  10. 折射重影效应:声束经过圆形或梭形低声速区时,产生折射现象,其他声束不发生折射,显示为两个同样的图像并列在一起。 见于: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频谱分析的内容

  1. 方向:朝探头流动的血流在基线上方,反之在基线下方;
  2. 时相:同步心电图(ECG)可以显示频谱出现在收缩期、舒张期或全心动周期;
  3. 速度:峰速度、平均速度;
  4. 形态:单峰、双峰、三峰等;
  5. 性质:层流的频谱中空,频带较窄;湍流的频谱充填,频带较宽;
  6. 辉度:代表某一时间取样容积内相同速度红细胞的多少;
  7. 音频:层流音调柔和,乐音样;湍流频谱粗糙,噪音样。

超声回声的描述

  1. 回声的强弱:见上表
  2. 回声的分布:均匀或不均匀;
  3. 回声的形态:点状,斑片状,团状,环状,带状,线状;
  4. 特殊征象:牛眼征(靶环征),驼峰征,平行管征,双筒枪征,假肾征,彗星尾征,蝌蚪尾征。
  5. 病灶后方回声:回声增强(声衰弱特别小的液性区),侧后声影[高反射系数物体(如气体)或高吸收系数物体(如骨骼、结石、瘢痕)]等。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

肝脏 肝脏超声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等 探头:凸阵探头等 肝脏超声切面: 矢状切面:肝-右肾矢状切面、肝-胆囊矢状切面、经下腔静脉矢状切面 其他:横切面、肋缘下斜切面、肋间斜切面 肝脏常见疾病: 局限性肝病: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肝脓肿 弥漫性肝病:弥漫性肝癌、肝硬 …

泌尿系统超声

泌尿系统超声 肾脏超声 肾脏的位置: 左肾上极位于 T11;右肾上极位于 T12,较左肾低半个锥体(1~2cm) 左肾肾门位于 L1;右肾肾门位于 L2 左肾下极平 L2;右肾下极平 L3 呼吸时可上下移动一个锥体(2~3cm) 肾脏结构: 肾包膜:内层为纤维膜(真包膜),外层为肾周筋 …